锚定新赛道 创造高成长——谢诺辰阳90后基金经理程浩然带来新思路

最新信息

锚定新赛道 创造高成长——谢诺辰阳90后基金经理程浩然带来新思路
2022-09-14 18:01:00
魔幻的2022已走过三分之二,剩下的几个月A股何去何从,依旧很扣人心弦。
  过去的几个月,A股市场行情差强人意,自5月、6月反弹一小波后,涨势戛然而止,覆巢之下,只有新能源板块一枝独秀,涨势依旧。
  在大部分知名基金经理折戟沉沙的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有基金经理迅速收复失地,还为投资人创造着超额收益。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位基金经理是名校毕业的九零后,活力十足,勤奋非常,不是在调研就是在去调研的路上。
  他就是生于1993年的广东谢诺辰阳私募证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程浩然。他拥有优秀的寻找新赛道的能力,社会学的分析方法与专业训练,让他拥有了超乎寻常的分析底层资产能力与前瞻预判的直觉。
  他过往是如何寻找到比茅王还有成长性的标的?接下来,他如何看待大盘呢?他又看好什么样的赛道呢?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后起之秀的投资理念与思维逻辑:
  【一出道即熊市锤炼了眼力】
  问:请问您过往的从业经历是什么样的?
  程浩然:我从业经历特别简单,2018年从复旦社会学硕士一毕业就去了一家百亿私募,在那里专门看消费行业。我在学校的时候研究的是偏理论方向的,搞学术理论,后来不太想继续做学术,就出来找工作,想往金融这个方向发展,于是就去了那家私募。
  刚开始当研究员,看消费,入手的其实最早是社服和家电,后来就接手了整个大消费。由于消费板块的一级行业有9个,二级子行业六七十个,都研究是不可能的,只能优选其中最好的赛道,所以从一开始就培养了比较好的行业比较视角。
  2018年我入职的时候,正好遇上的是上一轮的熊市。我一入行就是大熊市,很惨烈。6月份入职,到年底市场就下跌了20%-30%。
  问:入行即熊市对你后来的投资理念有什么样的影响?
  程浩然:其实对于新人来说,熊市入行是个很幸运的事情。因为熊市对新人什么也不会;在你学会一点东西的时候,开始能施展能力的时候,基本上熊市就走到底了。
  我亲眼见证,从入行那半年时间,整个创业板跌了30-40%,像茅台从800元多跌到500多元,茅台历史性的两个跌停都在那个时候出现。所以其实对个人的冲击还挺大的。
  我个人有个看法,熊市入行比牛市入行好,因为熊市入行的时候你不会太乐观。一上来你就见到最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了,基本上就不会踩特别大的坑。熊市入行的人投资体系的底层很自然是抗风险的。这样在牛市的时候可能会错过一些机会,但可以保证熊市的时候不会太受伤。毕竟,在市场中保住本金和活得长是第一位的。
  行业总体而言,似乎基金经理熊市入行的成才率更高一些。我们知道那些票的底在哪里,所以最悲观的时候它大概是什么样,什么时候可能抄底更合适了,心里更有数了。
  【社会学研究教会了体系化思维和底线思维】
  问:过往的社会科学研究的背景对你操作判断的影响?
  程浩然:我以前是搞社会科学理论的,社会科学有各种虚的概念。比如说文化认同、民族、信任、制度等等,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很虚的东西,但社会学教会我把它变得很实。
  比如什么叫信任?专业的社会学学术研究训练能力,可以从中间拆分出来8至10种分类,还将每一种具体落地。比如说政治信任或者是家庭信任,对父母或者是子女的信任,对于公司的信任,对同行业的信任,或者是对一个公共权威的信任等等,这个是可以具体拆分出来的。
  这种训练有一个好处,有这个基础了之后,再看我们市场里面的各种说法,你就知道哪些东西是可以做实的,哪一些东西纯粹是概念套概念。我们的市场行为,比如反身性的狼群效应、羊群效应,都是典型的社会科学的现象,可以用它来理解很多的市场行为,通过验证,发现是奏效的。
  这种社会科学研究给了我体系化的思维,使我更能理解市场行为,理解不同基金经理的操作方法,理解不同股票或者是产业发展逻辑,而且比较容易搭建自己的投资框架。同时,当挨了市场的打之后,也比较容易想清楚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并且比较擅长把不同的思路整合起来,想清楚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建立自己的体系化思维+底线思维。
  问:有没有什么操作上的实例?
  程浩然:2018年底的时候,当时茅台大概跌到7,000亿市值,我算了一个特别简单的账,当时已知茅台到2025年是有5万吨的产量,届时茅台的净利润大概是在1000亿,每年茅台的分红比例是50%,这几个数简单算一算,就知道那个位置如果买茅台的话,假设茅台不涨,甚至它退市,每一年茅台能给股东分到差不多七八个点。这笔账一算,就觉得,有什么能比茅台更保险呢?
  而且这个假设是茅台不提价的情况下,单纯就算产量卖,就知道拿5年最少会赚一倍,这还没有考虑股价提升的因素,股价涨了的话就更多了。所以当时,在茅台出现历史性跌停的时候选择茅台,就是基于我的一个底线思维。
  【锚定赛道——职业方向和消费行业选择】
  问:最开始当研究员,为什么会选择了消费类,作为你的研究以及投资的方向呢?
  程浩然:单纯从一个数据结论的角度上讲,研究狭义消费出身的研究员大概占所有研究员的25%,其中食品饮料大概又占了其中的20%,也就是占全体研究员的5%水平。但是从研究员变成基金经理的,几乎40-50%都是来自消费领域,而且食品饮料占比非常高。我们也可以看一看,那些现在做得长久的基金经理,一半都是搞消费的,尤其是搞食品饮料的,为什么?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消费基因稳定。消费的格局是比较固定的,它不会变化得很快。这意味着我的研究成果是有十年、二十年的复利效应在里面,而且它会形成一个基金经理的壁垒,后面的人很难追上。
  比如说,10年前最好的消费股是茅台,现在最好的消费股还是茅台;我问你10年以后最好的消费股是什么?大概率还是茅台。这个就跟美国饮料界一样,30年前、20年前、10年前乃至现在,最好的饮料公司都是可口可乐,这个格局超级稳定。
  第二,消费领域的基金经理容易做长久。基金经理的产生和对应板块的牛市有直接关系,只有长牛的板块才会系统性地产生基金经理。人们会发现,过去这些年基金经理基本上就出身这几个行业——医药、消费、新能源、半导体。
  半导体基金经理基本上就是2015年出了一批,从消费电子转过来的;2019年又出了一批;新能源基金经理基本上也就是这一波牛市诞生的。医药基金经理其实就是2012年之后,伴随医药牛市出了一波,但是这批人总人数不多,同时壁垒很高。
  但消费基金经理不同,基本上每一个时代、每3-4年就会出一波。所以从行业选择的角度上讲, 选消费就是很理想的方向。
  问:您提到消费板块的壁垒,可以详细说一下吗?
  程浩然:消费领域有一个特点,基金经理建立起来对这个公司的认知,是会随着时间逐渐积累的。比如说这个公司一个基金经理看了十年,另外一位看了三年,可能再聪明赶不上看了十年的,多经历了七年,你是没有办法回头去经历的。但科技不一样,科技的这一波的公司跟那一波的公司不一样,新的基金经理跟老基金经理可能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甚至可以凭借体力优势,更快更深入地学习新知识。
  问:这种行业上的壁垒有什么办法突破吗?
  程浩然:那就在赛道里找新东西,选新的品类构建新壁垒。
  所以我选的标的就跟传统的消费不太一样。比如说奶酪类,比如某些零食类,还有比如之前我推的直播带货、社区团购这些,是消费里的新品类的龙头,也是可以形成壁垒的。
  所以,新人要构建自己的壁垒,肯定是要那种能够长期的东西,最理想的情况是我们选出来的新品类,未来既能做大又能做长,但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少。
  【形势解读——市场影响和操作调整】
  问:如何看待今年上半年到现在消费品类的表现?
  程浩然:其实我今年消费类买得少了,今年上半年的亏损主要是消费类产生的,这个类别受疫情影响太大了。
  消费类会有一个问题,它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原因。居民储蓄和消费习惯是有惯性的,比如说,假设经济发生一年的波动,可能在消费上没有体现,因为一年的波动,居民有储蓄,他的消费习惯可以平滑过去。但是,如果居民收入持续受到影响的话,他的消费行为肯定会受影响,赚不到那么多钱就花少点或者索性不花了,这个节点就很难把握。以往中国经济没有那么大波动的时候,大家总觉得越过越好,消费升级,但是这几年经济增速下来,马上发现大家越来越不愿意消费了,从消费升级变成了消费降级。
  到底是半年经济不好,大家开始不消费了,还是一年不好不消费了,还是一年半、两年,不好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3-5年肯定是受影响的。所以今年上半年,正好是一个验证节点。
  当你站在2021年底的角度往后看,觉得2022年消费应该会好一些,因为21年的疫情已经基本稳定了,各种管控都在放松,虽然房地产出问题了,但是其他方面出口很旺盛,然后就业也开始有恢复,很多标的相对到了一个估值非常低的一个低位。然后,大家就被22年3月份的上海疫情给打懵了。三四月份是急剧快速暴跌。不仅是基本面的问题,还包括流动性的问题。
  4月份那波暴力杀跌之后,5月份来了一波暴力回弹,其实是对于流动性的一个修复。
  五月份虽然有回弹,但是高度也不够,因为上半年对于经济的影响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跌20%,回弹10%,但整体还是跌的,这个时候其实就只能切到那些不受影响的板块区,就成长板块,比如新能源。今年谁不买能源,包括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谁的业绩就差,业绩好的人一定是买了能源。
  【收入来源于成长】
  问:就您的投资风格而言,比较偏好配置哪种类型的股票?
  程浩然:之前我也讲过,从理论的角度上讲,要分析收益来源是什么。A股的收益来源无非是三种——第一是分红,第二是成长,第三是波动。
  只有这三种来源,不管说什么困境反转、什么行业轮动等等,这都是具体的方法,但是收益的底层来源只有上述三种。波动,意味着要跟市场去博弈,没有人能肯定自己当常胜将军。底层的收益来源不依赖市场可以自我实现的,其实就只有分红和成长这两种情况。当然还有一种——清算。但A股不能清算,所以你只有分红和成长这两种情况。
  分红的缺点是什么?分红慢,非常慢,A股的票,分红能拿到一年5-7个点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而且这种公司通常情况下都有比较大的问题才会这么便宜。
  当整个投资周期向下时,我们不看好这类标的。所以就得出一个结论:成长,只有成长是有真正的安全边际的。成长,既可以确保相对高的收益率,又可以确保所有人共赢,不用依赖市场。
  其实就会回到一个经典的问题:如果假设明天股市就关门了,某几支股票让你拿5年,你还对哪几支有信心?
  问:那如何定义和选择成长?
  程浩然:如果一个公司每年能有30-40%的增长,它不一定是单纯的利润增长,它有可能是客户数、收入,也有可能规模等,但总的来说这个公司要一直在发展,一直在成长。基于这么一个简单的算法,有可能新开了一项不赚钱的业务,但是它一定要一直在对外扩张。
  假如一个公司一直在发展,甚至每年有30-40%的增长,那么哪怕它每年的估值下降10%,期望来讲,也有一个20-30%的期望收益率。比如说,碰上大熊市,全市场估值杀了30%,如果这个公司有一个30-40%的年度增长的话,到年底基本上是不亏钱的。
  所以,成长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就是一个公司的成长足以消化它的估值,这就叫估值合理;一个公司的成长不足以消化它的估值,那就是贵了。
  问:这个时间区间大概会多久?
  程浩然:3-5年。我们看一个成长股,一般要看3-5年,三年看什么呢?要看清楚它未来三年的成长路径,同时站在第三年的立场上,要看到它到第五年还有成长空间,这也是一个经验性的结论。
  当然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比如说今年的市场,它就看得短,有的年份比如说2020年的市场,就看得长。这种情况下,具体情况会有一定的波动,但有大致的一个约数。首先要看三年的成长,然后站在就是3年的成长路径要清晰;然后5年的成长要能看得到。最后,长期算收入,既要算量,也要算单价,算利润率,最后还要再算企业估值。这四项是关联的,如果这在这四个点任何一个点上有重大的问题,其实最终都是要影响整体市值的。
  问:那你现在看到了什么成长性非常好的、符合你上述说的高成长性的领域吗?
  程浩然:我最近配置了一些新能源里面很细分的方向,比如说储能、钠电池,还有一些细分设备或者材料。
  比如光伏设备,TOPCON可能未来竞争很激烈,但不管是谁,不管最后做不做得出来,扩产肯定要买设备。上游的设备只有一家公司,而且只能买那家的设备。挖他的人都没用,因为挖他的人,现在重新从头开始研制等等,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等到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到了之后,等这波扩产了,已经汤都喝不上了。所以市场上没得选,只能选这个公司的设备。所以竞争越激烈,扩产越厉害,上游设备公司业绩越好,确定性越高。当然,再好的东西也要有个好价格,这都要提前算清楚。
  问:今年下半年甚至我们把周期再拉长一点来看,储能是否依然景气?
  程浩然:具体标的和估值可以讨论,但行业的成长是肯定的。我认为原因有三个:第一,国家大力支持。十四五期间发展纲要提出了储能的量化目标,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同时,地方政府也鼓励甚至强制新型储能的配套发展。
  第二,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国内,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实际上,截至2021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仅有570万千瓦左右,所以如果按照3000万千瓦的发展方针,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至少还有5-6倍的空间,年均复合增速超50%。
  国外,乌俄冲突导致欧盟加速发展新能源,以摆脱对俄罗斯传统能源的依赖,需求也必然大幅增加。再从最近全球各地反映的高温天气来看,除了用电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极端气候的愈演愈烈,也会给各个国家带来对全球变暖问题上的共识,因此新能源会是未来各个国家达成共识的重大议题。
  还有第三点原因——技术节点的开启。有政策支持,巨大需求的驱动,还不够,如果制作的技术不够,再怎么努力,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但恰好的是,储能过了这个技术节点的门槛,例如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次数的大幅提升,大型电站的建造经验也在提升,以及钠离子电池、抽水蓄能这些技术的发展,都使得成本在不断地下降,以至于能适应纷至沓来的巨大储能需求。
  所以,长期来看,储能行业是大势所趋,我也持续看好储能行业。
  问:如果假设在这个时点让你再去换仓,你会买哪些?
  程浩然:还是新能源,具体的买储能和钠电池。原因其实讲得很清楚,因为它都属于爆发的早期阶段。明年我可能会看一看半导体。
  问:还有什么想对投资者们说的?
  程浩然:想对我们的投资者说一点。正常来说,一个公司或者股票一个行业兑现的周期正常来讲是6-8个季度。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行业持续向好的话,六个季度它股价还不涨,这个历史上是没有发生过的,一个公司业绩持续向好,八个季度它不涨,基本上也是没有发生过的。
  除非他行业很差,如果公司和行业同时好,行业性的六个季度,公司性的八个季度它肯定是要涨的,所以说我希望是能够持股周期在两年水平持或者是持有基金的周期在两年这个水平。当然如果提前涨了就都好,但是我希望是能有两年的周期。
  从成长的角度而言,如果两年基金没涨,可能是基金经理水平的问题。但是你说半年一年没涨,我觉得不能怪基金经理,因为没有到兑现周期。所以,希望我们的投资人有6-8个季度的耐性,等待收获兑现。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锚定新赛道 创造高成长——谢诺辰阳90后基金经理程浩然带来新思路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